20世紀70年代,日本伊藤洋貨行的董事長伊藤雅俊突然解雇了戰(zhàn)功赫赫的岸信一雄,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一次震動,就連輿論都用輕蔑尖刻的口吻批評伊藤。
人們都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責伊藤過河拆橋,將三顧茅廬請來的一雄解雇,是因為他的東西全部榨光了,已沒有利用價值。在輿論的猛烈攻擊下,伊藤雅俊卻理直氣壯地反駁道:"紀律和秩序是我的公司的生命,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處以重罰,即使會因此減低戰(zhàn)斗力也在所不惜。"
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現任經理岸信一雄是由"東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貨行的。而過去伊藤洋貨行是以從事衣料買賣起家,所以食品部門比較弱,因此伊藤才會從"東食公司"挖來一雄。"東食"是三井公司的食品公司,對食品業(yè)的經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于是有能力、有干勁的一雄來到伊藤洋貨行,宛如為伊藤洋貨行注入一劑催化劑。
事實是,一雄的表現也相當好,貢獻很大,10年間業(yè)績提升數十倍,使得伊藤洋貨行的食品部門呈現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從一開始,一雄和伊藤間的工作態(tài)度和對經營銷售方面的觀念即呈現極大的不同,隨著歲月的增加裂痕愈來愈深。一雄是屬于海派型,非常重視對外開拓,常支用交際費,對員工也放任自流,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傳統(tǒng)、保守的路線,一切以顧客為先,不太與批發(fā)商、零售商們交際、應酬,對員工的要求十分嚴格,要他們徹底發(fā)揮他們的能力,以嚴密的組織,作為經營的基礎。這種類型的伊藤當然無法接受一雄的豪邁粗獷的做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態(tài)度,按照伊藤洋貨行的經營方法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予理會,依然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而且業(yè)績依然達到水準以上,甚至有飛躍性的成長,充滿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修正自己的做法了。他說:"一切都這么好,證明這路線沒錯,為什么要改?"
如此,雙方意見的分歧愈來愈嚴重,終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只好下定決心將一雄解雇。
這件事情不單是人情的問題,也不盡如輿論所說的,而是關系著整個公司的存亡問題。對于最重視秩序、紀律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門的業(yè)績固然持續(xù)上升,但是他卻無法容許"治外法權"如此持續(xù)下去,因為,這樣是會毀掉過去辛苦建立的公司體制和組織基礎的。從這一角度來看,這一事件,伊藤的做法是正確的,紀律的確是不容忽視的。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