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投資性購房占比遠高于央行統計。張大偉告訴記者,他粗略測算今年1季度北京房地產交易規模約2000億元,如果按投資性占比4成來看,涉及資金約800億元。從全國范圍來看,受到調控政策影響,選擇從樓市退出的熱錢可能在千億元以上。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退出樓市的炒家可能先觀望一段時間,如果再出手投資,選擇股市的可能性比較大。”中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聯合會副會長王永平告訴記者,由于地產股、金融股受調控影響大,因此炒房資金或許更青睞于資源、能源、低碳等類股票。
根據央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對北京市城鎮居民購房狀況進行的調查,投資性購房居民占比達到23.1%。另有數據顯示,1季度北京期房網上簽約達31445套(其中住宅簽約23193套),二手房成交量達50342套(其中住宅達47017套),如果按23.1%的比例粗略推測,那么今年一季度北京大約有18811套房屋(其中住宅16148套)為投資性購房。假設上述住房全部拋出,按160萬元/套的均價測算,大約會有300億元的熱錢規模。
戴德梁行投資部有關人士也表示:“對市場上有關‘外資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說法我們并不認同。我們認為,部分外資退出實際上是因為基金到期等因素,是技術性的退出。”據該人士介紹,目前外資基金對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住宅、商業等物業類型仍非常關注。
二、三線城市樓市仍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炒房客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尋找房價低洼地帶,繼續炒房。
“很多炒房客對投資股市不習慣,還是會選擇自己熟悉的樓市進行投資。”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來自山西、溫州、內蒙等地的一些炒房客,已經轉戰珠三角區域部分房價較低的二、三線城市。
鄒健民也告訴記者,他身邊一些炒房的朋友,已經去諸如廣東中山等房價相對低的二、三線城市投資。但是,“房產新政中對異地投資房產有一些限制,加上異地投資本身風險就比較大,所以我個人對此并不看好。”鄒偉民說。
一位與海外投資機構較熟悉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樓市新政并未動搖海外熱錢投資國內樓市的熱情,“他們正在尋找機會。”她說。
同時,他向記者表示,也有炒房客可能選擇去我國香港、日本等海外市場投資房產,但是面對的政策法規環境更為復雜,所以不太可能成為樓市熱錢的集中選擇。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