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國美股東特別大會今晚7時宣布結果,黃光裕多數議案落敗,陳曉等管理層留任。
國美控制權爭奪戰的這一“初步戰果”令市場多數人士大跌眼鏡。就在昨天投票前的兩個小時,各主要網絡媒體的預測還是黃光裕將會“完勝”。
但是細細回顧起來,這一結局卻也是合乎邏輯的一個結果,黃、陳之間的爭斗關乎國美所有股東與投資者的利益(注意是“所有”,不是“部分”,更不是“個別”),而黃、陳的勝負取決于二人之外其他股東的選擇(盡管黃、陳二人都是股東,而且黃還是第一大股東)。此次表決結果是黃光裕方提出的罷免陳曉提案被否決,而陳曉方提出的增發案被否決。這一結果昭示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投資者希望穩定以及自身的利益受到切實保護。
有評論說黃光裕自己打敗了黃光裕,是他自己的性格悲劇制造了今天的這個結局,筆者表示同意!黃、陳的博弈錯綜復雜,利益的矛盾裹挾著長期的恩恩怨怨與感情糾結,令雙方的爭斗增添了“純經濟利益之爭”外的看點。
得益于中國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混沌初開”,黃光裕占據了“天時”與“地利”之便。但從國美的成長與發展軌跡來看,“人和”因素一直受到市場的質疑與憂慮,其核心要點是事關核心管理層穩定度與凝聚力的股權激勵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一個可資比較的案例就是蘇寧電器,作為后起者的蘇寧最初的規模遠小于國美,但在張近東“創業者共富”指導原則之下析出的“股權共享”模式,其所凝聚起來的內部合力,一直成為蘇寧飛速成長的保障。反觀國美自身,黃光裕股權高度集中而一直無意進行股權激勵改革,其所形成的不肯與創業者分享發展成果的“市場觀感”,已經令其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失分了。黃的管理是家族式的,其個人與家族的強勢形成了公司實際的內部人控制局面(按黃的個性,陳曉的“入局”顯然是因為被黃視為了“內部人”),這與現代公司治理方面的成熟制度安排相去尚遠(內部人控制局面實際正是現代公司治理所竭力避免的)。而恰在這一背景之下黃光裕“出事”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在其后浮出的黃、陳矛盾之中,陳在股權方面進行的“改造”當然也就成了順乎大部分管理者高層人心的舉措了。“企業是企業家的人格化”,從這一角度來看,黃的失利緣于自身性格,斯是真言!
當然,黃陳之間的博弈遠沒有結束,作為最大的股東以及國美品牌的所有權人,只要這一事實延續,黃光裕的話語權將一直都將是舉足輕重的,他的關于國美的任何舉動都將繼續對國美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對于黃光裕表決結果揭曉時失望中所釋出的“今后仍將會采取適當措施保護自身與其他股東利益”的信息,也令市場確信,二者的爭斗不是結局,而可能還只是開始。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