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生龍與女兒孫同同。
從報社執行總編的位置上下來,全力陪伴女兒圓“小提琴之夢”——孫生龍10年前的這個舉動,現在說起來,仍然讓人震驚,他丟掉的,可是一份年薪60萬的工作啊!即便到了今天,已經做了10年的全職爸爸,也終于培養出了讓音樂圈驚喜的小提琴演奏家孫同同,他選擇的路,仍然引來了爭議聲一片。9月中旬,他耗費10年心力撰寫的新書《誰綁架了中國父母》將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推向全國。在這個出版的過程中,出版社的編輯、員工也是爭議聲一片:這樣做,值得嗎?父母何苦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孩子果真需要這樣的陪伴嗎?
放棄老總職位陪伴女兒成長
爭議聲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大人要有大人自己的生活,為了小孩犧牲自己的幸福不值得;二,孫生龍在強行改變小孩的成長軌跡。
確實,孫生龍原本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他從小就吃了很多苦,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自己當過菜販子、小裁縫、高中語文老師、報社記者編輯,最后做到上海一家報社的執行總編輯,燦爛的前程正在向他招手。
正在此時,女兒在“學了玩玩”的小提琴上展露出天分,南京、上海的幾位小提琴專家異口同聲說她很有發展潛力。孫生龍一家開始走向專業學習小提琴之路。 2002年6月,孫同同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這個時候,孫生龍徹底丟掉了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陪伴孩子的成長。
他的苦心終于結出了成果。孫同同榮獲過法國梅紐因小提琴國際比賽特別獎、德國勛塔爾小提琴國際比賽第二名、全國小提琴專業比賽少年組第五名、上海音樂學院傅成賢獎學金一等獎、唐君遠獎學金一等獎、海頓室內樂比賽一等獎。多次遠赴新加坡、加拿大、法國、德國、美國、奧地利學習和演出。本屆世博會,她還應邀前往演出。
面對爭議聲,孫生龍不覺得這種陪伴是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我的理想就是幫助我的女兒實現她的理想,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特別愛孩子并愛到了我的孩子,”昨日,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他并不認為這是改變了孩子的軌跡,“和孩子有關的所有決定,我們都是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孩子的成長成功需要我做全職爸爸,我就服從目標做了堅定的選擇。”
唯有“三懂”,才可“三陪”
當今中國,隨著對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視,不在少數的家長走上了職業父母的道路。成功的典范,前有郎朗父親,現在又來了孫同同父親。那么,把身家性命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是否是所有父母值得借鑒的一條道路?
未必!孫生龍告訴記者:其實,這樣的陪伴,對家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人一沒有想法,二沒有辦法,沒有能力把握好孩子的走向,淪為“包辦父母”,對孩子反而起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陪比不陪還糟糕”。還有很多家庭,派出爺爺奶奶或者母親甚至阿姨來陪伴孩子,“至關重要的大事沒有派出最重要的人物,最后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孫生龍認為,無論男孩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的陪伴至關重要。現在,身邊有眾多這樣陪著孩子成長的“陪讀父母”,尤其是考入上音附小的小孩,每一位都是當地的佼佼者,每一位后面都跟著嘔心瀝血的父母。但往往半年或一年過后,不少父母就開始后悔了,放棄了心中夢想的堅持,“隨隨便便的開始,注定了隨隨便便的結束”。
他認為,現在的中國,陪讀現象愈演愈烈,很多是“三陪”家長:陪孩子吃,陪孩子住,陪孩子學習。但唯有懂孩子、懂社會、懂教育的“三懂”家長,才能“三陪”,才能對孩子有積極的人生影響,孩子需要一日三餐長身體,更需要思想營養長心靈,“孩子最需要的是思想陪伴”。
也正有感于現在的家長“需要被提醒和教育”,他萌生了創辦全國連鎖的家長學校的念頭,他說自己會分步驟去做,“把累積的東西廣而告之”。他會開展演講也會繼續寫書。他覺得,這個社會需要他來做這些事情。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